本报讯(记者 赵颖彦)今后,社会组织的服务项目、服务标准以及收费情况,包括基金会公益支出将换“透明”新装,向社会进行公开。
记者上午从市民政局获悉,在社会组织的服务场所,这些内容都将通过展板方式“上墙”。
社会组织分类
社会团体 3289个
民办非企业单位 3949个
基金会 175个
注:截止到今年8月31日,全市共登记社会组织7413个
公开什么?
服务项目标准收费一个也不能少
去年,市财政出资1亿元用于购买社会组织公益服务200项,这些钱投到何处、是否花在刀刃上成为社会所关注的问题。
今天上午,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,今后,社会组织的服务项目、服务标准以及收费情况将主动向社会披露。
市社团办基金会管理处处长任淑菊透露,对社会组织中特别“惹眼”的基金会信息,也将向公众“亮家底”。她表示,将通过年检、捐赠人监督、社会公众监督三个方面打造“玻璃钱袋”。
具体公开内容
社会团体的会费、行政事业性收费、经营服务性收费、捐赠收入
民办非企业单位办学、培训、医疗、课题研究、咨询、展览、讲座等服务内容和收费标准
怎么公开?
除展板形式外还将“邀请”媒体参与
据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社会组织会将本单位的法人登记证书、收费许可证以及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等有关信息的展板,在住所或服务场所的醒目位置,以上墙悬挂的方式向社会公众公开。
受郭美美“拖累”,今年1至8月,京城百余家基金会受捐赠额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0%以上。
据任淑菊介绍,对于公信力因“郭美美事件”而受挫的基金会来说,公开方式将更加多样。
基金会除了要将基本情况、全年公益活动情况(包括捐赠收入和公益支出情况)、财务会计报告、财务审计情况、监事意见等内容,通过北京市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平台主动公开外,还将“邀请”媒体和第三方组织共同完成信息公开的工作。
去年成立的基金会管理中心便是一个民非组织,作为第三方机构,很多基金会的公开信息在这里将有据可查。
分享到: 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
微博推荐 | 今日微博热点(编辑:SN056)